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十年間,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附數字經濟行業前景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開幕。當天下午舉行的藍皮書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夏學平表示,從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間,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在互聯網應用、網民數量、人工智能發展等多方面領跑全球。
十年來,中國互聯網的網絡基礎設施經歷了跨越式提升。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提高了近40倍,移動通信網絡從3G演進到了5G,并成功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民規模也實現了近一倍的增長。從2012年12月到2023年6月,中國的網民數量從5.64億增加到10.79億,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升至76.4%。
我國數字經濟產業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重要產業之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數字經濟產業包括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新興產業在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數字經濟體量日漸擴大
我國數字經濟在2020年繼續保持蓬勃發展,規模從2005年的2.6萬億元擴大到39.2萬億元。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最具活力、創新力和輻射范圍最廣的經濟形態之一,也是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點之一。從2005年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在GDP中所占比重從14.2%提升至38.6%,2020年相比上一年提升了2.4個百分點。
——工業領域數字經濟滲透率逐年提高
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工業數字經濟的滲透率逐年提高。到2020年,中國工業數字經濟的滲透率達到21.0%,相比2019年增長了2.9個百分點,相比2016年增長了4.2個百分點。
當前,中國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和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有助于解決制造業供給與市場需求的適配性問題,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增長動力的重要推動力量。
——2025年數字經濟吸納就業人數將達到3.79億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吸納就業人數達到1.91億。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成為新型就業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平臺型就業”和“生態圈就業”將繼續發展,而“斜杠青年”這一新勢力也將不斷壯大。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帶動就業人數達到3.79億。
我國數字經濟行業具有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不斷突破,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依托數字技術進行轉型升級,推動數字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等領域,我國已經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未來將繼續保持創新領先,為數字經濟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