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研所副所長狄剛:數字人民幣加載智能合約是重要實踐【附數字人民幣發展現狀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21世紀經濟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在第五屆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上表示,智能合約是數字人民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數字人民幣加載智能合約正是踐行守正創新的重要實踐。狄剛指出,面向未來,智能合約有五個主要的發展方向。
首先,智能合約需要建立全面自主可控的技術支撐體系。其次,研究自主可控的智能合約領域的開發語言是至關重要的。第三,構建數字金融智能合約法律分析框架是必不可少的。第四,智能合約系統需要具備軟硬一體化的隱私保護能力。最后,建立多層次的技術生態體系,構建安全高效且商業可持續的生態體系是智能合約發展的關鍵。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種數字化貨幣,它基于區塊鏈技術,旨在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風險,并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為我國的金融體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有望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提高金融普惠性和便利性,同時也將對傳統貨幣和支付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數字人民幣兼具金融與科技屬性
我國法定的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是維護我國貨幣主權的必要手段。作為央行推出的數字化人民幣,數字人民幣兼具金融與科技屬性。作為特殊形式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擁有雙層運營體系,并且通過監管機構對資金進行監控。同時,數字人民幣兼具法定效力和電子化屬性,實現了“支付即結算”。
——數字人民幣利于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根據銀河證券的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流程圖顯示,數字人民幣在跨境結算時,省去了中間客戶之間的流轉,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這不僅增強了我國貨幣的主權地位,還節省了中間費用,減輕了對SWIFT體系的依賴,為擴大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創造了必要條件。
——2021年,我國數字人民幣交易規模破800億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和央行行長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數字人民幣交易規模從2021年6月的345億元上升至2021年12月的875.7億元。
中金公司分析師姚澤宇指出,數字人民幣自2023年以來在交易規模、覆蓋領域和應用場景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發展,未來三年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為數字經濟細分領域賦能。數字人民幣有望在大額批發支付、跨境貿易等場景中發揮支付即結算和可編程性等優勢,優化支付流程、提高資金結算效率。
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人民幣將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提高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進金融普惠和便利化,同時推動全球范圍內人民幣的使用,提升我國貨幣的國際影響力。數字人民幣行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為金融行業帶來更多創新和變革。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人民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