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美國通脹數據低于預期,A股融冰之旅或已啟程【附國際貨幣市場現狀】
(圖片來源:攝圖網)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其貨幣政策的調整必然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地時間11月14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一則數據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據報道,美國10月未季調CPI(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升3.2%,為今年7月來的新低,預期為升3.3%,前值為升3.7%;季調后CPI環比持平,為去年7月來的新低,預期為升0.1%,前值為升0.4%。此外,美國10月未季調核心CPI同比升4%,為2021年9月以來的新低,預期為升4.1%,前值為升4.1%;核心CPI環比升0.2%,為今年7月來的新低,預期為升0.3%,前值為升0.3%。
該數據發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受此影響,當日美元股指和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下跌,而歐美主要股指、熱門中概股、富時中國A50期貨、黃金和白銀期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等則全線走強。
業內專家對數據進行解讀,他們普遍認為,美聯儲“事實上”可能結束了此輪加息周期,未來至少是年內不會再加息,且明年降息已經在考慮之中。
對此,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美國通脹數據低于預期,將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強烈反應。他指出,這將降低美聯儲12月加息的概率,加速了明年降息的進程,對全球金融市場意義重大。
同時,他還指出從中國的政策走勢來看,鼓勵民營經濟的31條政策、房地產政策的糾偏、吸引外資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銀行穩定匯率的決心都表明外資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正在增強。此外,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速達到5.2%,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大幅調升了對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的預期,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強勁的信號。
李大霄還指出,目前中國股市在3000點附近的估值水平具備吸引力,在全球股市中處于有利地位。更重要的是,長期資金入市的渠道已經打通,社保基金、養老金、保險資金紛紛入市,央企、國企、民企相繼發力增持和回購,管理層一二級市場平衡的努力也在發揮作用。他認為,隨著外部環境有望改善,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巨大,中國股市融冰之旅或已經啟程,當然僅限于優質資產。
美元仍占主導地位
盡管美國通脹數據低于預期,但美元仍然在全球金融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其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忽視。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達到了69912億美元,占比高達56%,其次是歐元和日元,分別為24157億美元和6921億美元,占比分別為19%和6%。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性金融大國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級金融大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信貸市場和外匯儲備,同時擁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保險市場。2020年5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的出臺,明確了我國取消了對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額度限制,標志著我國金融市場將進一步開放。
——人民幣匯率最高峰出現在2022年11月底
美聯儲加息意味著美元的利率將提高,這可能會導致人民幣相對貶值。由于美元變得更加吸引人,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轉移到美國,從而減少對人民幣的需求。這可能會導致人民幣匯率下跌,對中國出口和通貨膨脹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也可能提高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對外貿產生積極影響。
在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期間,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總體上保持穩定,并出現輕微下跌。然而,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連續加息計劃的發布導致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持續上升,在2022年11月底達到最高點,達到7.16328。
中金公司指出,美國10月CPI同比增長3.2%,核心CPI同比增長4.0%,低于市場和他們的預期。盡管醫療保險價格因統計口徑原因反彈,但汽油、房租、二手車、酒店等價格增速疲軟使得整體通脹仍得以回落。短期來看,通脹放緩意味著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下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希望上升,投資者風險偏好改善,前期調整較多的資產有望反彈。但不宜對美國貨幣寬松有過度期待,他們的基準情形是美聯儲在明年上半年保持現有的利率水平,下半年轉向降息,首次降息或在明年9月。
注:本文僅作內容傳播,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貨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