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人工智能代理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全球協同平衡創新與風險,推動實體經濟變革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科大訊飛(002230)、第四范式(06682)、拓爾思(300229)、用友網絡(600588)、云從科技(688327)、出門問問(02438)、邁富時(02556)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人工智能代理行業政策歷程,政策匯總,政策解讀等
1、政策歷程
在我國人工智能代理行業政策演進的初期階段,“技術驅動”特征顯著。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作為我國首個人工智能領域的系統部署戰略規劃,其核心目標是打造人工智能先發優勢,標志著技術研發與產業培育成為政策重點。同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后逐步成為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高頻詞,政策重心從技術領域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延伸。這一階段的政策設計以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布局為核心,為人工智能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技術應用的深化,政策導向逐步轉向“安全與發展并重”。2023年7月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是這一轉變的標志性文件,其制定背景明確涵蓋“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與“解決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傳播虛假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等問題”雙重目標,體現了“發展中規范”的治理思路。在倫理治理層面,政策體系持續完善: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建立法律法規與倫理規范目標,2019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明確和諧友好、公平公正等八項原則,2021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細化研發、供應、使用等全鏈條規范,2022年《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進一步部署重點任務,形成了“原則-規范-實施”的倫理治理框架。
監管模式則同步實現從“包容審慎”到“分類分級精準治理”的升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作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首份監管文件,確立了備案管理等制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計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233款應用或功能完成登記,體現了監管對技術應用的精準覆蓋。此外,政策表述的演進也反映了治理深度的拓展:2024年“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升級為“持續推進”,標志著人工智能從技術賦能向“全要素、全鏈條賦能”千行百業的階段邁進,治理需求從單一領域向跨行業協同轉變。
萌芽期主要以頂層設計為核心,重點在于確立人工智能的國家戰略地位。2017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標志著人工智能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后續政策制定奠定了總體框架。而規范期則聚焦于安全與治理體系的構建,政策逐步從宏觀引導轉向具體監管細則。2021年,九部委聯合印發《算法綜合治理指導意見》,首次建立算法備案制度,強化對算法應用的規范管理。2023年7月13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對外公布,并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該辦法進一步細化了生成式AI服務的數據安全要求與內容監管規則,此前還曾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廣泛吸納社會意見。深化期更強調技術創新與全球治理并重,政策導向從“安全優先”向“安全與發展協同”轉變。2025年的《構建中國特色人工智能治理體系》文章,提出完善人工智能監管體制,推動建立兼顧創新發展與風險防范的治理框架,旨在提升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球競爭力與治理話語權。
2、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國家層面人工智能代理行業政策匯總
中國人工智能代理政策的演進呈現出清晰的邏輯脈絡,總體表現為從“技術驅動”向“安全與發展并重”的戰略轉變,監管模式則從“包容審慎”逐步邁向“分類分級精準治理”。這一歷程既反映了技術快速發展的內在需求,也體現了國家對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治理的系統性考慮。
——人工智能代理安全治理維度政策解讀
中國針對人工智能代理安全治理的政策體系已逐步形成覆蓋數據安全、算法安全、倫理規范、內容管理等多維度的框架,以下為核心政策的匯總:
——國家層面人工智能代理發展目標解讀
通過國家層面人工智能代理行業發展目標構建了涵蓋產業規模、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的系統性戰略框架,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成為引領經濟社會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在產業規模方面,政策明確了階段性量化目標。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標志著人工智能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同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需達到10%,強調通過數字化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31省市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
——31省市行業政策匯總
各省市政策聚焦產業規模擴張、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技術攻關、應用場景開放及人才要素保障等方向,形成“目標引領—要素支撐—生態優化”的政策體系,推動人工智能代理行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31省市人工智能代理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從目標體系來看,各省市發展重點呈現四大特征:一是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安徽、福建、四川等省份明確大規模智能算力部署目標,河南、河北將算力規模納入全國第一梯隊競爭。二是產業規模與企業培育雙輪驅動,浙江、陜西、四川設定階梯式核心產業營收目標,山東、深圳聚焦細分領域龍頭培育。三是應用場景深度拓展,福建、湖南、山東推動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北京、上海側重場景規模化復制。四是區域協同特色鮮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形成產業增長極,中西部省份依托算力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整體而言,各地目標既體現國家戰略導向,又結合地方資源稟賦,共同推動人工智能代理行業向“技術突破—產業集聚—場景賦能”的全鏈條發展演進。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