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雙11全網數據分析與相關產業前瞻報告
即使再驚心動魄,“雙11”也只有24小時;即使再依依不舍,第十個“雙11”也已經過去,不管是剁手的還是沒剁手的,人們都會記住這三個數字:“雙11”十周年,天貓24小時成交金額達2135億元,全網成交金額高達3143.2億元。
這樣的數據,讓站在10年節點上的“雙11”,看起來不可超越,但較之于2017年,“雙11”全網成交額只增長了23.8%,創近六年來新低,又不免讓人生疑,歷經十年的 “雙11”,變局幾何?
在“雙11”喧囂漸散之際,前瞻產業研究院重磅推出《2018雙11全網數據分析與相關產業前瞻報告》,試圖通過精準的數據統計,穿透輿論雜音,探尋“雙11”的下一個十年。
報告從“雙11”消費屬性出發,通過分析“光棍節”與“購物狂歡節”之間的關聯,提出“中國的高單身率、龐大的中產階級數量和巨大的網購用戶規模逐步把‘雙11’變成了一種消費現象”的觀點。
報告聚焦天貓“雙11”,認為在第十個“雙11”,天貓已經出現了新的調整和變化,主要體現在阿里系生活娛樂業務,全面助陣天貓流量提升;消費者雙線購物趨勢明顯,“雙11”線下渠道再擴軍;購物社交化大勢所趨,“社交+電商”模式提供助力等。
報告從全網銷售格局、移動端消費比例、物流訂單量、品牌成交金額等多個角度剖析“雙11”的價值體現,并特別分析了“雙11”各電商平臺海外購物情況:從2018年雙11各電商平臺內海外購物占比來看,亞馬遜平臺海外購占比最高,而天貓、京東、唯品會則是緊隨其后,“雙11”“全球購”的趨勢愈發明顯。
而在分析“雙11”銷售套路部分,報告從往年出發,引入《瀟湘晨報》實驗,表明在此次“雙11”預售期間,天貓和京東28%的商品出現漲價,67%的商品保持了原價或降價,說明“雙11”兩大平臺大部分商品并未出現漲價。
而在最核心的“雙11”未來趨勢前瞻章節,報告指出,已經走過10年的“雙11”,出現了“增速放緩”“渠道下沉”以及“玩法創新”等多重問題及特征。報告指出,各電商平臺從消費互聯網轉向擁抱產業互聯網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作為消費互聯網領域的代表產物的“雙11”,也必須要完成這樣的角色轉變。
報告最后還對“雙11”相關產業發展做了前瞻性預測,包括智慧物流、跨境電商、網紅經濟、智能快遞柜等,都將隨著“雙11”的持續發展而前景廣闊。
更多報告章節、亮點:
1. “雙11” 第十年:新零售未來已來,雙11主流電商促銷套路大總結
2. 2018“雙11”戰績回顧:多項紀錄已刷新,拼多多成亮點,天貓訂單量破10億
3. 消費者與電商斗智斗勇:玩法套路依舊燒腦,預售占比不升反降
4. “雙11”未來趨勢及相關產業發展前瞻: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趨勢明顯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