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14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通過初審【附轉基因行業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近,農業農村部發布了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品種審定會議初審通過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的相關信息,共有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14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通過了初審。申請這些轉基因品種的公司包括大北農、登海種業等。這一公示表明,我國轉基因商業化種植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轉基因作物進口國和重要的轉基因作物消費國。據資料顯示,自進入新世紀以來,糧食進口規模也逐年增加。在某些年份,我國的糧食進口總量超過1.6億噸,約占我國糧食產量的25%左右。而這些進口的糧食作物中,大約有70%是轉基因作物。
然而,盡管如此,我國在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監管方面一直保持著謹慎的態度。目前,正式批準的商業化種植作物僅有轉基因棉花和木瓜。直到2009年,在全球糧食危機的沖擊下,我國才批準了四個轉基因玉米和兩個轉基因稻谷的轉基因安全證書。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我國將放開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種植,但之后數年間,關于轉基因主糧育種再無新的動態更新。
——2020年前共發放五次安全證書
根據我國現行種子法規定,轉基因種子在上市前需要經歷安全正式獲批和種子審定上市兩個階段。在獲得安全證書的過程中,包括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最終的申請安全證書等五個流程。整個申請安全證書的周期較長,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獲得生物安全證書后,還需要通過品種審定并獲得種子生產和經營許可證,才可以進行商業化生產和應用。
截至2020年,我國已經進行了五次農作物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發放,分別發生在1997年、1999年、2006年、2009年和2020年。這些證書的發放標志著相關轉基因作物在安全性方面經過了嚴格的評估和審批程序,具備商業化生產的條件。
——大豆消費缺口巨大,轉基因大豆迎來發展機遇
我國大豆產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并非種植面積不足,而是受限于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我國對轉基因作物的管控較為嚴格,這是因為長期食用轉基因農作物對人體健康影響的不確定性。在我國,必須先經過申請安全證書的程序,然后通過審定和獲得生產許可證,才能進行商業化生產。然而,我國對于生物安全證書的獲批流程相對嚴苛且時間較長。
盡管我國對轉基因技術有所限制,但在全球范圍內,轉基因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大豆等常見糧食作物中。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達到了9190萬公頃,占當年全球大豆總收獲面積的74.92%。
由于沒有批準轉基因大豆的種植,我國大豆單產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國每公頃的大豆單產水平僅約為1.95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7噸,遠遠低于美國的3.19噸。
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適應性和產量等方面的性狀。這次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初審通過的公示,標志著我國轉基因商業化種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和安全評估工作,確保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和消費安全可靠,同時推動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種子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