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排放超過2.3萬噸!日本宣布第三批核污水排放已結束【附對我國海水淡化行業不利影響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地時間11月20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福島核電站第三批約7800噸核污水排放完畢。這次排放從2日開始,排放量同前兩次相同,約為7800噸。這也意味著,已有超過2.3萬噸核污水排入大海。第四輪排海預計將于明年年初開始。
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于2011年,地震和海嘯導致反應堆冷卻系統故障,導致核輻射泄漏。截至目前,核污水處理工作已經積累了約180萬噸的污水。日本最終選擇成本最低的一個方案,把核污染水排出去,這樣將污染源轉嫁到全世界各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擔憂和爭議。
2021年12月,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向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提交了“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實施計劃”的申請。隨后,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啟動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據東京電力公司的2023年度計劃,他們將排放3萬余噸核污染水,相當于排空30個儲水罐。
自核污水排放計劃公布以來,國際社會對此表示了強烈關切和反對。一些鄰近國家和地區擔心核污水排放會對周邊海域和漁業造成嚴重影響。環保組織和民間團體也對核污水排放提出了質疑和反對意見。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一直在強調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他們表示核污水排放是為了減輕污水處理壓力,同時也在采取措施減少輻射泄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然而,這并沒有平息國際社會的擔憂,一些國家和組織呼吁日本政府重新考慮核污水處理方案,尋求更為安全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目前,我國的海水淡化行業雖然不是主要用途,但占據了13.77%的市政和飲用水供應。此外,園區、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等行業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果日本堅持將核廢水排入海洋,可能導致我國海水淡化水中含有大量無法過濾和降解的放射性物質。這將對我國海水淡化用水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威脅整個海水淡化行業的發展。
11月18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總額僅為240萬元,較2022年10月的3.2579億元,減少了99.3%。這表明,日本的水產品將失去中國消費者的信任和喜愛,甚至可能被其他國家的水產品取代。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指出,核污染水一旦排入海洋,將首先通過洋流傳播到不同的大洋,隨后通過海洋生態系統,如食物鏈的傳播,不斷傳遞。這可能通過公眾食用海產品的方式進入人體,對海洋生態系統或人體健康帶來潛在影響。
這次核污水排放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不僅是因為污染海洋的嚴重后果,還因為它可能對全球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影響。國際社會呼吁日本政府采取更加負責任的行動,尋求更安全和可持續的核污水處理方案。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