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元!圣因生物宣布完成A+輪融資,用于推進RNAi藥物開發【附生物醫藥行業現狀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圣因生物宣布完成了超過八千萬美元(近6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這是該公司已經獲得的第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3億美元。本輪融資由騰訊投資、元生創投領投,北極光創投、建發新興投資、元禾控股、上海生物醫藥基金、深創投、泰達科投等機構跟投,而老股東啟明創投、雅惠投資、險峰旗云、泰福資本、臨港藍灣資本也繼續加持。
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加速公司針對心血管及代謝性疾病、免疫介導性疾病等藥物管線的IND申報和臨床試驗,以及推進肝外遞送平臺的建設和藥物開發。
公開資料顯示,圣因生物成立于2021年,由核酸藥物領域資深科學家團隊創立,專注于開發新型RNAi療法。該公司的核心團隊在大型制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都擁有多年專業積累和成功經驗。
A+輪領投機構元生創投表示,小核酸藥物是生物醫藥領域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創新療法之一,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公司依托團隊深厚的核酸藥物開發技術和高效執行力,快速建立了完善的RNAi藥物研發平臺并布局了豐富的產品管線,加速推進具有創新性與差異化競爭優勢的RNAi藥物開發。
這次圣因生物融資事件的成功也反映了當前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活力和潛力。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行業蓬勃發展,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資本市場的青睞,吸引了大量投資和資金涌入。與此同時,中國生物醫藥公司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積極探索新型治療方法和藥物開發,為國內外患者帶來更多的醫療選擇和希望。
回看我國生物醫藥行業: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進出口仍處于貿易逆差狀態
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進口和出口額都呈現增長態勢,整體進出口總額也明顯增加。盡管2017-2020年間我國生物醫藥行業仍然存在貿易逆差,但自2018年達到峰值后,貿易逆差呈下降趨勢,顯示出我國生物醫藥行業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逐漸增強的跡象。
——生物醫藥專利占比:中國最高
目前,中國是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最大的技術來源國,中國生物醫藥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申請量的52.37%。其次是美國,美國生物醫藥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申請量的11.25%。歐洲專利局和日本的占比分別為5.83%和4.22%。
我國生物醫藥行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目前仍處于發展期。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指出,醫藥工業對國計民生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中國自主研發的多個藥品品種和創新水平已經得到國際認可,中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正處于新的發展階段。
隨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創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相信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未來將會迎來更多像圣因生物這樣的新興公司,推動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多貢獻。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