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蔚來裁員!減肥增肌還是朋克養生?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穆勝咨詢研究院 來源|穆勝咨詢(ID:hrm-yun)
近期,蔚來汽車五年半虧764億元的新聞一度沖上熱搜。11月3日,蔚來董事長、CEO李斌又發布了一封基調略顯沉重的全員信,正式宣布裁員10%。但在一個多月前,李斌剛剛表示,蔚來不愿“省著花”,因為有“比掙錢更重要的事”,但“打臉”卻來得如此之快。
新能源汽車行業雖然熱度空前,但奈何經濟不景氣,外加各大車企大打價格戰,蔚來汽車持續虧損,銷量也降至行業第四。作為國產新勢力的頭部車企也頂不住壓力開始裁員了,新的一波裁員潮正在悄悄來臨。
一
蔚來為何裁員?
蔚來2022年財報顯示,截止到2022年底,公司約有2.6萬員工,此次裁員約有2600名員工受到波及。至于本次裁員10%是結構性裁員還是普遍性裁員,李斌并沒有在內部全員信中作詳細透露,只是表示 “公司還將通過合并重復建設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與分工、取消低效崗位等方式提升組織效率”,具體調整會在11月完成。
信中的另一個重點是,仍會在核心能力的建設上加強投入,將有限的資源投放到核心模塊(人員)上,而減少甚至放棄不能給公司帶來價值的模塊(人員),這種做法在企業盈利能力變弱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人員,比如關鍵技術人員是蔚來汽車的核心人員,這些人才對于企業來說十分重要。離開了這些人,企業就失去了發展的內在動力,會變得平庸。但企業即使有核心人才,也不會是一個很高的占比。超出某個比例,就說明企業的人才定位失焦,找不到自己的核心人才群體,人才管理工作自然是表面功夫。穆勝咨詢也在最新的中對企業的核心人才占比進行了統計和分析,讀者朋友們可以用這個參考標尺來盤點一下自己所在企業的情況。
二
核心人才越多越好嗎?
企業對于核心人才的定義可能有所差別,而穆勝咨詢對于核心人才的寬口徑定義是:工資是全公司平均工資2倍及以上的人才。道理很簡單,企業把更多的錢用在誰身上,誰就更應該是名義上的核心人才。當然,這只是寬口徑意義上的統計,如果要進行更加精細的人才管理,還是需要精準錨定核心人才倉。
我們選取“二八定律”作為企業核心人才占比的Baseline,即企業核心人才占比低于20%,即說明企業的組織結構設計合理,企業不會過分依賴于核心人才,企業的自我驅動力較高。
圖1:企業核心人才占比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2023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研結果,有超過半數(59.7%)的企業核心人才占比為20%以下,而核心人才占比為30%以下的企業則高達89.2%,這依然充分說明了人力資源工作的“題眼”應該是少部分人。基于今年的數據,我們可以推斷——核心人才占比超過30%的企業,都存在人才管理失焦的問題,應該重新確定核心人才倉。
三
蔚來減肥增肌,會走向扁平化嗎?
與裁員同步的還有更謹慎的投入,李斌表示蔚來還將推遲甚至削減3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有蔚來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此次業務和組織優化的目標就是實現“減肥增肌”,從而“降本提效”。
其實,在合并重復崗位、減少流程節點、削減低效崗位、削減非盈利項目等手段之后,蔚來能做的,可能也就是壓縮管理層級了。說到這里,不知道蔚來的中層有沒有瑟瑟發抖。局部或整體減少管理層級是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組織瘦身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可以讓組織更加扁平,極大地提升組織運轉效率。
企業的“扁平化”,對應的問題是大量企業管理幅寬不足,管理層級過多,信息橫向流動和上傳下達都不順暢,降低了組織效率。穆勝咨詢用“”這個指標來觀測企業的扁平化程度。
大量企業做組織結構的調整都比較隨意,似乎往哪個方向上走都有道理,但運作一段時間卻發現組織結構里有大量冗余。問題在于,哪里有冗余,冗余有多少,似乎都只能靠感覺。如果有這樣的煩惱,不妨使用穆勝咨詢原創的指標——扁平化指數,這個指數由管理幅寬和管理層級數決定,非常準確地量化了企業的扁平化程度。從我們目前研究的樣本來看,扁平化指數的Baseline是1。企業的扁平化指數如果低于1,說明層級偏多,幅寬偏小,存在組織冗余,從構架上看,有大企業病的風險。
四
如果推行扁平化,會提升人效嗎?
企業的扁平化對企業組織效率會有影響,那么它對人效的影響如何呢?
圖2:扁平化指數與人效矩陣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2023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
我們今年最新調研的數據顯示了一個讓人有點意外的結果——扁平化指數對于人效并沒有直接影響。按理說,在足夠扁平的企業里,前臺可以共享中后臺的組織建制,必然擁有更高的人效呀!
但數據不說謊。通過個案調研和深度追訪,穆勝咨詢發現,企業的扁平化程度只是形成了一個組織框架,而只有市場化激勵機制的導入,才會為這個組織框架注入靈魂。這種激勵機制能夠讓中后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真心服務于前臺,而不是固守自己的專業性,形成更大的協作障礙。
所以,如果想直接通過精簡組織就獲得高的組織效率,未免把組織管理想的過于簡單了。精簡組織只是第一步,后面的路還很長。
新能源汽車正在經歷行業大洗牌,不少玩家已經黯然退場,最終必然只有少數車企才能在這場“廝殺”中存活下來。蔚來汽車為減少虧損,采取裁員來應對,保留核心人才,精簡組織結構這種措施雖然會有一定效果,但治標之后還要考慮治本。
這場新能源汽車的競爭,表面比的是產品,背后比的是組織。這個道理,最后留下來的玩家都會懂。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穆勝咨詢(ID:hrm-yun),作者:穆勝咨詢研究院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