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迫!28個城市45份專項文件,一場未來之戰正式打響!
上海,又一次搶跑全國!
10月8日,2023全球“未來產業之星”大賽決賽在上海舉辦,圍繞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領域共40名高層次人才和30個項目展開激烈對決。這是上海布局“未來產業”、從全球范圍搶挖硬核項目與人才的實質性平臺之一,開創了全國先河。
而像腦機接口、智能計算、6G技術、先進核能、空天利用等入圍項目,無一不是目前最前沿尖端技術。這些正在快速崛起的賽道,將在未來10年左右對整個人類社會產生顛覆式變革影響。
2023全球“未來產業之星”大賽決賽入圍項目
一場未來之戰正在打響!
01
引爆全球
未來產業,已經成為引爆全球的重大產業!
未來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研究一樣,都是政策性概念,所以各國、各界都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但基本認為,它們是“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化后形成的、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對經濟社會具有支撐帶動和引領作用的前瞻性新興產業”。
這也點明了未來產業的四大特征:
一是未來產業是由科技創新驅動的;
二是未來產業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早期,主要在萌芽期;
三是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與外部性;
四是對經濟體系與社會變遷有關鍵性、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
換言之,未來產業是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導性產業、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先導性產業、影響未來發展潛力的顛覆性產業、提升未來競爭能力的前瞻性產業,對生產生活影響巨大,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
很多學者認為,雖然未來產業目前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早期,但隨著技術的成熟、擴散進入高速增長期,它在未來的某個時期(可能為15—30年)會成為對經濟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主導產業;如果其產業規模能夠進一步擴大,就會成為支柱產業。
從這個層面來看,誰贏得了未來產業誰就贏得了未來主導權。畢竟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每一次生產力的變革,都將重塑世界經濟格局。
基于此,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對未來產業發起了猛烈攻勢,國際競爭空前激烈。
2016年,日本在《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了“社會5.0”的概念,并在此愿景下,對未來產業的前沿技術持續進行部署。
2017年末,英國《產業戰略:建設適應未來的英國》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清潔增長、未來交通運輸和老齡化社會是英國未來面臨的四大挑戰,并以此布局未來產業的發展。
2019年,美國發布《美國將主導未來產業》,重點發展量子信息科學、人工智能、先進通信網絡/5G、先進制造和生物技術五個領域,確保在未來產業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而我國也在未來產業方面大舉發力、迎頭趕上。
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在第九章“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二節明確提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并列出了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具體的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
這是“未來產業”首次出現在國家級頂層設計文件中;此后,高層在多個重要場合頻繁提及發展“未來產業”,其重要性被提升至新的高度。
并且從當前發展態勢來看,我國完全有機會搶占未來產業全球制高點。
一般而言,繁多的科技集群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需要長期積累的技術。比如半導體、大飛機(引擎)等領域。這一類屬于歐美發達國家先發優勢巨大,中國既要拼投入,還要靠時間積累,無法一蹴而就。
一類是新興技術。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深海深空領域。由于技術太新,各國差不多是同一起跑線。中國只要發力及時,再加點運氣,就能實現從并跑到領跑的飛躍。
未來產業就屬于第二類,而中國在某些領域已經走在了全球先列。例如,在量子信息方面,根據各國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的份額,我國以52.3%的份額高居世界第一,超過了美國、日本、歐盟加韓國之和。此外,我國先后推出了光量子計算機“九章二號”和超導量子計算機“祖沖之二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因此,發展未來產業我國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
02
地方密集布局未來產業
如果說國家的大力支持給未來產業的發展打開了一道閥門,那么地方政府紛紛下注則令這股洶涌而來的熱潮有如井噴之勢。
鑒于未來產業的巨大潛力以及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已經成為各地方政府謀長遠發展的重頭戲。
根據前瞻政策大數據平臺,目前31個省市中有7個、293個地級市中有28個制定了共計45份專項文件(含征求意見稿)以規劃部署未來產業發展,其中約八成于去年和今年制定。
總體來看,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是出臺未來產業政策的主要區域。
而細細品味這些政策,可以發現,不同地區呈現出差異明顯的政策特點。
首先,不同地區對未來產業的培育時間跨度存在差異。例如,上海提出2030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而深圳、杭州、南京等地則以2025年為近期時間節點。
其次,各地的未來產業發展目標明顯不同。一些地區提出要打造未來產業集群,形成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高地,而另一些地區則著力實現未來產業體系初步構建的目標。
最后,各地在發展路徑上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側重點:“未來技術產業化”和“現有產業未來化”。中西部省市更多側重于后者,如河南就將未來產業分為“優中培精引領型”“有中育新先導型”“無中生有潛力型”三類進行部署,其中前兩類都強調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東部省市則更多側重于前者,廣東省等地文件就更多強調以未來技術突破催生新動能。
盡管差異明顯,但各地在發展未來產業方面也遵循相同的原則。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追求大方向的相對確定性——更多聚焦于發展前景和趨勢相對清晰、高度契合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的產業方向。
如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列出6個未來產業——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就屬于此。根據現有實踐,各省、市未來產業的大方向多數在上述國家劃定的范圍內,以5至10個為主,有不同方向(常見為未來材料、未來醫療等)也同樣遵循相對確定性原則。
另外,各省市在重點工作的大方向選擇上高度類似,大體圍繞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產業化、產業集群等等關鍵詞。綜合相關研究成果,這些關鍵詞主要針對未來產業的三大痛點:技術有待成熟、市場有待成熟、生態有待成熟。
總而言之,盡管各地在布局未來產業的思路上不盡相同,但各地密集發布政策文件,足以說明搶占未來產業高地已是必然趨勢,而這場競賽的激烈程度絕非一般。
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地方對未來產業的戰略地位認識不足,認為未來產業遙不可及、高不可攀;同時,一些地方布局未來產業開始出現“扎堆”苗頭,需要吸取因搶風口“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教訓。
總體來看,各地需要因地制宜,找準細分賽道,精準發力。
03
哪有城市有機會?
從產業布局方向來看,當前全國未來產業主要集中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
智能體現在對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技術、機器人、腦神經信息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低碳體現在對新能源、生物能源、綠色交通、氫能、低碳工業、低成本核能、新型儲能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健康體現在對未來醫學、生物信息學、疫苗研發、精準醫療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
而科技屬性正是這些產業區別于傳統產業的主要特征,核心資源是知識要素、智力要素、數據要素等新要素。
毫無疑問,那些在科研、人才和資金方面具備優勢的城市將率先贏得主動權。
根據全球著名的前沿科技咨詢機構ICV發布的首個年度全球未來產業發展指數報告(GFII 2022),在全球20大“未來之城”中,中國上榜5家——北京、粵港澳大灣區、上海、合肥和蘇錫常。
這些城市/地區在科研實力和創新企業方面展現出了非常強勁的實力,甚至與歐美、亞洲強市旗鼓相當。
同時,在細分賽道方面,這些城市因地制宜,圍繞優勢積淀找準發力點。
例如,作為國家量子科技產業示范城市,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量子信息技術在全國遙遙領先,在全球也僅次于紐約。因此,量子信息技術成為合肥未來產業的破局關鍵之一。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僅量子通信2021年市場規模就達到445億元,4年間翻了一番,潛力巨大。
盡管上述地區具備先發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地區在未來產業方面就無計可施。特別是在未來材料和未來能源方面,一些中西部地區仍大有文章可做。
例如,GDP在全國排在倒數的甘肅,居然是我國重要的芯片大省。
根據國家局統計數據,2020年之前,甘肅就憑借在芯片封裝測試領域的優勢,成為了全國芯片產業的重要一極,其成品芯片產量規模持續領先。到2021年,甘肅集成電路產量643億塊,在大陸省市中排名第二。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這背后是一系列半導體企業的支撐,特別是華天科技,是甘肅成為芯片大省的頭號功臣。從2007年開始,華天從一家地方企業,迅速躍升為中國大陸第三、世界第七的芯片封裝測試巨頭。2021年其實現營收120億元,相當于其所在地級市GDP的1/6。
再加之,甘肅在煤油化工、能源材料等方面的基礎,為該省未來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新材料產業也已被納入甘肅省“十四五”重點發展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
在未來能源也同樣如此!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曾經依靠“羊煤土氣”(羊絨、煤炭、稀土和天然氣)富甲一方,人均GDP位居全國第一,連四大一線城市都難以望其項背。但如今,鄂爾多斯正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能源革命。
作為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首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鄂爾多斯圍繞“雙碳”目標為新能源產業“開疆辟土”。為構建世界級能源產業,鄂爾多斯正在打造世界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最大的儲能產業基地、最大的氫能產業基地、最大的新能源重卡基地。預計到“十四五”末,鄂爾多斯新能源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風光氫儲車”產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約等于再造一個鄂爾多斯。
雖然科技和人才資源遠不及發達地區,但這些中西部地區正通過挖掘地方特色撬動未來產業,引領一場產業變革。
總之,未來產業之爭將是一場異常激烈的競賽,每個城市都有機會。但如何把握住歷史機遇,這既需要實力也考驗著當局者的眼光。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腦機接口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3】《城市產業畫像系列:2022年上海市產業全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參考資料:
【1】《從全國45份專項文件看前瞻部署未來產業的“地方策略” 》四川日報
【2】《GDP倒數的甘肅,竟然是芯片大省? 》 華商韜略
【3】《2023年我國未來產業發展形勢展望》戰略前沿技術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