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何時才會出國?雷軍:優先把國內交付問題解決,2027年才會有出海計劃【附新能汽車進出口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7月2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直播中透露小米汽車后年(2027年)才會有出海的計劃。
有網友提問“小米汽車產品什么時候才會出國”,雷軍表示:“國內目前排隊的人實在太多了,這兩年優先把國內的交付問題解決好,大概2027年才會考慮出國。”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曾在2024年業績會上表態,汽車出海的復雜度要比小米預期高,2027年將會是小米汽車出海的元年。
隨著國內車企在技術研發、生產工藝和品牌建設等方面的不斷進步,中國汽車產品在性價比、智能化、新能源技術等方面逐漸展現出獨特優勢,受到海外市場的廣泛關注。從早期的零部件出口到如今的整車批量銷售,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全面布局,中國汽車車企不僅在東南亞、南美等新興市場取得了份額,還在歐洲、北美等發達地區逐步打開局面。
數據顯示,2018-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快速提升,由2018年的3.38億美元提升至2022年的229.07億美元,年復合增速達到186.92%。
新能源汽車出口的爆發式增長,本質是技術紅利與產業鏈優勢的集中釋放。過去,中國車企依賴低價策略打開新興市場;如今,憑借三電技術、智能駕駛和快速迭代能力,中國品牌正進軍歐洲等發達市場。例如,蔚來在挪威建立直營服務體系,小鵬與歐洲經銷商合作推廣城市NGP功能,均試圖以“技術+服務”重塑海外用戶認知。
比亞迪的出海戰略是中國汽車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的典型代表,其發展歷程和布局呈現出多維度、多層次的特點。早在1998年,比亞迪就在荷蘭設立了首個海外分支機構,開啟了全球布局的序幕。此后,比亞迪逐步從電子代工、商用車出海,拓展到乘用車出海,形成了全面的國際化戰略。
在商用車領域,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多地取得了成績,例如在倫敦的電動大巴市占率高達80%。近年來,比亞迪的乘用車出海戰略也加速推進,其新能源汽車足跡已遍及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比亞迪正式啟動“乘用車出海計劃”,重點布局歐洲、東南亞、拉美等市場。到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銷量已超47萬輛。
比亞迪的出海戰略不僅局限于產品出口,還包括產能的本地化布局。例如,比亞迪在泰國、巴西、匈牙利等地建設工廠,以滿足當地及周邊市場的需求,此外,比亞迪還通過自建滾裝船提升運輸能力,其“出海艦隊”已有多艘船只投入運營,進一步優化了全球供應鏈。
小米選擇2027年出海,恰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競爭”的轉型期。屆時,歐盟碳關稅、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等貿易壁壘可能進一步升級。而東南亞、拉美等市場的本地化保護政策也將趨嚴。中國車企需在合規能力、供應鏈韌性、文化融合等領域突破。
雷軍的“延遲出海”與比亞迪的“深度本地化”,共同勾勒出中國車企全球化的新路徑:以國內市場為試驗田,以技術創新為矛,以產業鏈協同為盾,最終實現從“中國制造”到“全球品牌”的蛻變。
聯通智網科技解決方案與交付部總經理白樺認為,中國汽車出海不僅是產品出海,更是產業鏈在全球化布局的整體突破,需要與本地的文化、市場和產業鏈結合,做到“一國一策”。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建議推動中國整車企業和供應鏈與世界汽車市場深度鏈接,依托我國豐富車型和較為完備的以新能源智能化為主的增量供應鏈,賦能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本土汽車工業,甚至打造本地品牌,實現產業互補、資源共贏。同時,輸出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服務體系,加快融入全球市場。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