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制造業PMI為49.4%,企業信心繼續向好!專家:市場需求不足是主要困難【附制造業市場現狀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的最新數據。根據報告顯示,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呈下降趨勢。
從13個分項指數來看,與上月相比,積壓訂單指數、出廠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上升,增幅在0.1至0.5個百分點之間;而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下降,降幅在0.1至1.9個百分點之間。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對11月PMI指數進行了分析,指出指數的小幅回落表明經濟回升動能仍需加強。報告顯示,60.55%的企業反映需求不足,這表明需求收縮問題更為突出,是企業生產和采購意愿不足的主要原因。生產指數下降,尤其是小型企業低于榮枯線,這意味著多數企業,特別是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面臨訂單不足、產品銷售困難等問題,導致資金循環不暢、債務關系緊張等,也是金融風險加大的重要原因。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指出市場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困難,此外,全球需求放緩、國內需求不足、預期信心不振也對制造業恢復構成掣肘。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企業信心繼續向好。11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8%,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較高景氣區間,制造業企業對市場發展前景總體保持樂觀。這表明雖然面臨一些困難,但制造業企業對未來仍持樂觀態度。
——中國國民經濟規劃-制造業政策的演變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九五”計劃至“十二五”規劃,國家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改善產業結構”到“促進信息產品與傳統產品融合”,再到“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轉變。在“十三五”規劃中,我國提出了“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的目標,“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重要任務。
——制造業信息化領域關鍵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科技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制造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政府支持下,制造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高端制造,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在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三維造型底層核心系統、線性與非線性有限元分析解算器、先進生產排程(APS)技術、五軸聯動的CAM加工與仿真技術等關鍵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
據經濟學人智庫高級分析師徐天辰表示,隨著萬億特別國債逐漸轉化為實際工程項目并陸續開工,需求端的制約可能會逐步緩解,從而促使制造業景氣度有望回升。
我國市場需求巨大,消費升級和國際市場開放也為制造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的實施,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航空制造業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