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普及!北京:全市中小學校將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附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2025 年版)》公布。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全市中小學校將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實現中小學生全面覆蓋,旨在培養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和創新能力。
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制定了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課程目標:
小學階段:以體驗式課程為主,通過趣味實驗等方式啟蒙學生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思維。
初中階段:以認知類課程為主,引導學生利用人工智能賦能自身學習和生活。
高中階段:以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為主,強化學生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為了確保人工智能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人工智能課程的評價結果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形成貫穿中小學階段的完整評價鏈條。評價方式采用知識測試、項目匯報、作品展示、主題辯論等多元化模式,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在人工智能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掌握、技能運用、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北京市教委將推動構建“高校+企業+中學”聯合培養人工智能拔尖創新人才的體制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開放實驗室、體驗館等資源,建設校外人工智能實踐基地。此外,還將實施“百千種子計劃”,培養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專業名師和骨干教師。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從智能制造到智慧醫療,從金融科技到文化創意,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培養具備人工智能素養的年輕一代,不僅是為他們的未來職業發展賦能,更是為人工智能行業的持續創新和突破儲備力量。
清華大學教授孫富春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是國家培育新生代創新力量的重要引擎。他強調,人工智能教育產品需注重外在交互體驗與內在認知邏輯的有機結合,通過激發孩子的興趣點與注意力,讓孩子更聰明更有創造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猿力科技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熊璋指出,人工智能教育要進行前瞻布局,推動課程教材教學數字化建設,并以師生為重點,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
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測算,2025-2030 年期間,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實現《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元的規模目標。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